储 子 储氏始祖,田氏后裔,赐姓为储。战国时曾为齐国国相。据湖南桃源光绪十七年(1891)《储氏族谱》记载:“储子名盘,盘为齐相”。与孟子有交往,《孟子》记有储子送礼孟子受礼而不报和孟子答储子问两件事。生卒年不详,从孟子的生卒年(公元前372一前289)推算,应该是齐威王(公元前356一前32D]或齐宣王(前319一前301)时的国相,因为此时正值孟子盛年,可以周游列国。 储 亭 据湖南桃源光绪十七年(1891)《储氏族谱》记载:“盘为齐相。盘生忠,忠生和,受齐称太公,封少子于储亭,遂以邑为氏。”据此推算,为储子曾孙,储子则名盘。待考。 储太伯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载:后汉储太伯。生平不详。 储 姥 新莽(9—24年)时人。王莽为乱,富人储姥率五百人据大庚岭。大庚岭为江南“五岭”之首,主峰在今江西南部大余县境内。(《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转引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氏旗典卷六二记为“储老”,根据汉代应劭整理的《风俗通义校注-姓氏》记为“储姥”,从后者。) 储光羲(约707一约763) 祖籍兖州(今山东),迁居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早年游太学,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初为冯翊县尉,转安宜、下邽、汜水县尉。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辞官归乡。不久复入秦,隐居于终南山。拜太常寺太祝,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起,叛军陷洛阳,不得已受伪官。后脱身自归。但平乱后仍被系狱。约于宝应元年(762)遇赦,被降职流放客死岭南。生平散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与王维等人友善,其诗深受陶渊明影响,以山水田园诗称于时,“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称他的诗“格调高超,旨趣悠远,寓情深厚,完全没有世俗惯用的语句,带有文章教化之道,培养浩然正气。读他的诗就象听见《韶》、《濩》这种高雅的古乐,先要洗干净听了俚俗情歌小调的耳朵,这就差不多是知音丁。”原有集70卷,已散佚。今存《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全唐诗续抬》补诗1首。 储 邕 籍贯-生平不详,与储光羲、李白同时代人。李白诗集中有《别储邕之剡中》、《送储邕之武昌》两诗,从诗文来看,他在扬州、武昌一带居住、活动。 储嗣宗 唐代诗人,大中十三年(859)与状元孔纬同榜进士及第。他与顾非熊友情很深,有很高的诗名。作诗冥思苦想,梦中也在求索佳句,正如所谓“靛名留心,每字着意”,诗意悠远,表达的都是超然世外的念头。观览他的作品,如见他本人。他诗中的警句如:“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又如:“片水明在野,万花深见人。”又如:“黄鹤有归语,白云无忌心。”叉如:“蝉呜月中树,风落客前花。”又如:“池亭千里月,烟水一封书。”又如:“鹤语松上月,花明云里春。”又如:“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叉如:“宿草风悲夜,荒村月吊人。”他在《哭彭先生》诗中写道:“空阶鹤恋丹青影,秋雨苔封白石床。”《题闲居》诗写道:“鸟啼碧树亲临水,花满青山静掩门”。有诗集一卷,流传至今。 《元和姓纂》记储嗣宗为储光羲曾孙,但储氏世系中未见记载。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认为储嗣宗作为元和以后人,不可能收入《元和姓纂》,显然系后人补人之误。 储敦叙 宋泉州晋江人,字彦伦。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龙溪丞,宁德令,皆有惠政,民为立祠。性淡泊,奉祠馆十年,通判贺州。秩满,再请祠归故里。有《玉泉文集》。(《万姓统谱》卷八) 储 子 储氏始祖,田氏后裔,赐姓为储。战国时曾为齐国国相。据湖南桃源光绪十七年(1891)《储氏族谱》记载:“储子名盘,盘为齐相”。与孟子有交往,《孟子》记有储子送礼孟子受礼而不报和孟子答储子问两件事。生卒年不详,从孟子的生卒年(公元前372一前289)推算,应该是齐威王(公元前356一前32D]或齐宣王(前319一前301)时的国相,因为此时正值孟子盛年,可以周游列国。 储 亭 据湖南桃源光绪十七年(1891)《储氏族谱》记载:“盘为齐相。盘生忠,忠生和,受齐称太公,封少子于储亭,遂以邑为氏。”据此推算,为储子曾孙,储子则名盘。待考。 储太伯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载:后汉储太伯。生平不详。 储 姥 新莽(9—24年)时人。王莽为乱,富人储姥率五百人据大庚岭。大庚岭为江南“五岭”之首,主峰在今江西南部大余县境内。(《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转引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氏旗典卷六二记为“储老”,根据汉代应劭整理的《风俗通义校注-姓氏》记为“储姥”,从后者。) 储光羲(约707一约763) 祖籍兖州(今山东),迁居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早年游太学,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初为冯翊县尉,转安宜、下邽、汜水县尉。约于开元二十一年(733)辞官归乡。不久复入秦,隐居于终南山。拜太常寺太祝,迁监察御史。安史之乱起,叛军陷洛阳,不得已受伪官。后脱身自归。但平乱后仍被系狱。约于宝应元年(762)遇赦,被降职流放客死岭南。生平散见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等。与王维等人友善,其诗深受陶渊明影响,以山水田园诗称于时,“质朴之中,有古雅之味。”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称他的诗“格调高超,旨趣悠远,寓情深厚,完全没有世俗惯用的语句,带有文章教化之道,培养浩然正气。读他的诗就象听见《韶》、《濩》这种高雅的古乐,先要洗干净听了俚俗情歌小调的耳朵,这就差不多是知音丁。”原有集70卷,已散佚。今存《储光羲集》5卷,《全唐诗》编为4卷。《全唐诗续抬》补诗1首。 储 邕 籍贯-生平不详,与储光羲、李白同时代人。李白诗集中有《别储邕之剡中》、《送储邕之武昌》两诗,从诗文来看,他在扬州、武昌一带居住、活动。 储嗣宗 唐代诗人,大中十三年(859)与状元孔纬同榜进士及第。他与顾非熊友情很深,有很高的诗名。作诗冥思苦想,梦中也在求索佳句,正如所谓“靛名留心,每字着意”,诗意悠远,表达的都是超然世外的念头。观览他的作品,如见他本人。他诗中的警句如:“绿毛辞世女,白发入壶翁。”又如:“片水明在野,万花深见人。”又如:“黄鹤有归语,白云无忌心。”叉如:“蝉呜月中树,风落客前花。”又如:“池亭千里月,烟水一封书。”又如:“鹤语松上月,花明云里春。”又如:“一酌水边酒,数声花下琴。”叉如:“宿草风悲夜,荒村月吊人。”他在《哭彭先生》诗中写道:“空阶鹤恋丹青影,秋雨苔封白石床。”《题闲居》诗写道:“鸟啼碧树亲临水,花满青山静掩门”。有诗集一卷,流传至今。 《元和姓纂》记储嗣宗为储光羲曾孙,但储氏世系中未见记载。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认为储嗣宗作为元和以后人,不可能收入《元和姓纂》,显然系后人补人之误。 储敦叙 宋泉州晋江人,字彦伦。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龙溪丞,宁德令,皆有惠政,民为立祠。性淡泊,奉祠馆十年,通判贺州。秩满,再请祠归故里。有《玉泉文集》。(《万姓统谱》卷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