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主要功能与作用 根据《无锡惠山祠堂群》一书的介绍,祠堂是一个地域里家族的活动中心,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祭祀祖先。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祖先的神主,那么祭祀祖先就是祠堂的最主要功能。过去,每逢春秋祭祀,族人都要齐集祠堂,叩拜祖先和先贤,通过供奉一定的祭祀物品和仪式,向祖先和先贤表达某种感情和愿望,祈求先祖降福、保佑、庇护子孙。 祠堂中的祭祖活动,形式极为复杂,根据不同的祭祀时间和程序,又分为常祭、专祭和大祭等类型。祭祖的主要程序有:焚香、拜揖、瞻礼、告祝等,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宗族宴饮活动。 2、珍藏宗谱。宗谱是一个家族的档案,它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记录下来,成为一种特殊的史籍,供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执行。家谱又是宗族的成文法律,它为处理家族内部事务提供依据;也是族人身份和辈分的凭证。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宗谱有教化、敬贤、理政、信史等功用。因此,各个家族都很注重宗谱的编修和收藏。 家谱编印完成后,除按编号分给族人领谱保藏外,要供在祠堂里作为档案妥加保管。 3、助学育才。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资金中,有助学的作用,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也是光宗耀祖,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家族子弟有出外求学,还可得到一定的补助和奖励,用以鼓励好学成材,为国效力。 4、宣扬家教族规。祠堂在祭祀仪式之前,由专人向族众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宣读家法族规,宣讲劝戒训勉之词和先贤语录。向族人灌输伦理道德、纲常名教,使族人了解族谱的内容,知道自己同其他族人的血缘关系。加强家族团结,按照家法族规要求去规范族众的思想和行为。 5、讨论族中事务。族中遇有重大事宜,关系全族之利害者,如挑选族长、兴建祠堂、篡修族谱、购置族产、族间诉讼等,都由族长主持在祠堂开会讨论,作出决议,全族执行。 6、其它。如每逢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活动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祠堂,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全族共享。 祠堂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社会在变,祠堂的功能也在变。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我国各地的祠堂,现已损毁不少,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古祠至今保存完好。尽管这些祠堂名称未改,地点也没有变动,但是它们过去和今天的功能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近百年来,许多祠堂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直至今天,仍然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内涵,在现代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1、革命的指挥中心。祠堂是公共建筑,其建筑工程牢固,建筑面积较大,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它常常成为军事指挥中心和教育基地,为培养人才、赢得革命胜利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乡村建设的活动阵地。新中国成立后,祠堂又成了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特别是在建国初期,由于国民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还拿不出大量资金兴办公共事业,许多地方只好借助祠堂去办学校,建粮库,甚至作为政府的办公场所。正是这个缘故,不少祠堂才得以保存下来。 “储氏宗祠”本为旧时储氏族人供奉祖先牌位、祭祀先人、共议家族重大事宜的重要场所,到了抗战年代,则成为培养抗日英雄的摇篮。1939年,民族抗日进入最危急的关头,岳西成为大后方,一大批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进入山区。为培养抗战人才,在时任国民政府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储应时和中共地下党员储醉醒先生的筹划下,于当年9月在祠堂内创办“安徽省私立南岳中学”。这是当时岳西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开岳西中学教育先河。一时间,这里学子云集,名师荟萃,英才辈出,声名远播,并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场所。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储氏宗祠”建立“鄂豫皖军事政治大学皖西分校”。这是刘邓大军在安徽境内创办较早的军政学校之一,使安徽省成为二野军政大学的发祥地之一。半年后,因形势变化,军大随军迁移,历时虽不长,但却是祠堂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笔。 “储氏宗祠”位于距岳西县城西南11公里的中关乡湖响畈,其地视野开阔,峰回水曲,交通便利,民风古朴,“储氏宗祠”即建于湖响畈中心。据史料记载,“储氏宗祠”清咸丰癸丑年(公元1853年)始建,历时4年完工,虽距今已有152年,但保存基本完好。 直至今天,许多地方仍在利用祠堂资源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近几年来,各地农村纷纷为农民建立了文化室、老人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这些村村都有的古祠堂,正好派上了用场。 3、现代旅游热门景点 祠堂文化是产生于我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各地保留至今的一些古祠,现在都已成为引人注目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大批游人。 当人们步入古祠堂高高的门槛时,无不会有一种与其它风景名胜有所不同的感受,那座落于山水形胜的祠堂地址,正是先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所在;辉煌的殿堂和精美的艺术,会使游人感到祖国的伟大而自豪;历历在目的古人历史功绩更让人受到激励和鼓舞。还有的地方,利用祠堂举办专题展览,展出先人的生平事迹、各种著作以及后人为纪念他们而绘制的书画和研究成果等,也会向人们传播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知识。因此,散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的大小祠堂,都是难得的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课堂和基地。人们走进这些“红色古祠”,仿佛走进了已经远去的烽火岁月,接受革命的洗礼。
江西婺源萧江宗祠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