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届修谱序言 [复制链接]

查看: 7577|回复: 1
go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4:00: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储氏一族受姓得氏史载煌煌,传承历史斑斑可考。根据司马迁《史记·陈杞世家》载:周武王立国之初封舜帝后代妫满于陈国,以奉舜记,史称陈胡公。陈胡公第十二世孙陈完因逃避陈国宫延内乱出逃后投奔山东齐国,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小白封陈完为工正,陈完到齐国后改陈姓为田姓,史称田完敬仲。陈胡公至陈完十二代世系沿革为:陈胡公→相公→孝公→慎公→幽公→强公→武公→平公→文公→桓公→厉公陈(田完)。这十二人中除陈完外,其余十一人都是诸侯国陈国的国君。当时的陈国位于当今的河南省淮阳地区。又据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齐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72年,陈完去世,陈完去世后谥号为敬仲,陈完到齐国时正是齐桓公兴业图霸的时候。齐相管仲辅佐桓公,齐国称霸诸侯。陈完在齐国的世系沿革是:田完→稚孟夷→泯孟庄→田文子→田桓子→田厘子→田成子→田襄子→田庄子→田太公→齐桓公田午→齐威王→齐宣王→齐泯王→齐襄子→齐王田建。田完在齐国十六代中,其中田厘子、田成子、田襄子、田庄子齐太公是齐国的国相,故历史称田氏作相于齐。太公田和时,齐国国君康公姜贷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太公田将康公迁到海边,领有一城。齐康公十九年,周天子立齐相太公田和为诸侯,列于周室,正式使用年号,史称齐侯太公和。齐侯太公田和二年卒,齐侯桓公田午继位。公元前378年,田午子田因齐,即齐威王继桓公立,史称齐威王。田午少子出封齐国储亭,以储亭之地为当时的齐国附庸国。自田武少子起民入田姓为储姓,遂开千古一宗,这就是储氏一族得姓受氏之始。齐威王治国三十六年保持齐国在“战国七雄”中的领先地位。

自田武少子以还至陈胡公妫满先后历三个诸侯国。即陈国、齐国、齐国附庸国储国。此三国后裔都是舜帝后裔,舜帝又是中国历史上人文初祖黄帝的第九代孙,其世系为:黄帝→昌意→颛顼→究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帝。因此,准确地说,储氏一族是黄帝的子孙,黄帝是其人文初祖,舜帝是其远古始祖。后来齐威王子齐宣王朝的国相储子就是见之于经史中储姓第一人。

历史的长河在游淌,世间事苍海桑田。储氏自储亭得姓受氏的后代历秦、两汉、三国、两晋、隋,历五朝直至唐储光羲凡八百余年。西晋永嘉时,中原大乱,储光羲先人随西晋王朝的移民南迁大潮自山东衮州迁到江南润州庄城,也即是今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庄城。储光羲生于斯,逝于斯,葬于斯。其子孙十二代世居庄城。其墓园遗址仍在。墓园最后一次修葺是民国时宜兴县县长储南强主持的,规模较大,气势恢宏。

根据储氏历代祖谱记载,储氏后人奉储光羲为庄城一世,江南始祖。自储光羲后,一脉相传,世系清晰。储光羲是盛唐时著名田园诗人,四次任县尉,历太常寺太祝,世称储太祝。迁唐玄宗朝监察御史、侍御史,领江南道採访使。夫人王氏诰封恭人,御史公著有《九经外义疏》《正论》诗文共七十卷,可谓著作等身,学富五车。其诗传世二百余首,是储氏一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唐、宋、明、清历朝直至当代研究其诗歌的专著很多。其诗歌成就早已跨越国界,远播日本、韩国、东南亚,日本国至今在诗仙堂仍供奉他的灵位。《中国文学史》《中国通史》对其有专节介绍。他是上承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下启范成大中国三大田园诗人之一。

御史公后居润州庄城的本支十二世系为:唐始祖庄城一世光羲→二世锷→三世渊→四世刚→五世邺→六世焕→七世弘→八世娥→九世诚→十世荪→十一世唐→十二世星。十二世星公伯仲史弟昂、昱、昌、景、暠、晏、旻、昊、昺、星、晨共十一人。当时,金人南侵,十二世居住地庄城,地当通衢,兵戈迭加,十二人中前九位自庄城分别迁往宜兴地区,本支即第十支星公迁浙江绍兴新昌里,第十一支留居庄城。本支星公迁浙后兴隆发达,其世系为:十二世星→十三世熙盛→十四世福寿→十五世祈斌。十四世兄弟三人,福寿、福康、福宁于南宋时同榜进士及第,我支十四世祖福寿公除山东济南府太守,累官至南宋山东布政司左参政,敕封银青光禄大夫,夫人江氏诰封一品夫人,其父十三世熙盛封赠银青光禄大夫,福寿公卒葬浙江绍兴新昌里。福寿公子四:祈连、祈斌、祈铭、祈海。

吾十五世祖祈斌公,宋孝宗元年进士及第,先后任河南修武县、安徽省石台县县令,卒葬石台大龙湾。2000年间,有永镇公后裔合肥市高新区梦园小区储法清倡寻坟址;2005年由代俊公后裔系潜山县天柱山镇林庄村储炳南倡仪下集资修葺。2006-2007两年在族亲代俊公后裔潜山县余井镇黄岭村储学政主持下,复修十五世祖墓园,并举行共祭活动。这是60年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巨的一次敬祖孝宗的祭祀盛典。祈斌公三子:永镇、永铵、永钰。我支十六世祖永钰公南宋开禧年间,任三边总辖,带兵守同安(安庆),功勋在国,千秋垂范。永钰公德配汪、姚二祖妣,生代贤、代俊、代贵。吾支子孙繁盛,主要分布于怀、潜、岳,散居它省,远播海外,有数十万之众。

储氏一族主要分布在江、浙、沪、皖,历代科甲鼎盛,仅宜兴地区就有进士32人,举人37人。储氏一族人才济济,古代储子、储泰伯、储嗣宗,近代储安平,当代原任江苏省人大主任,中共中央委员储江,现中共内蒙自治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委员储波,中科院院士储诚功就是其中代表。仅显一房一支,据这届修谱统计,具有博士学位、县处级以上干部、明星企业家,诸如储砥中、储中流、储诚斌、储军学等海内外知名人士,列入本谱英才榜的达三十余人;具有本科学历(包括在校大学生)获中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列入本族人才录的多达510余人,约占入谱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实在谓之人才辈出,令人钦羡。

蒙代贵公义显一房下系本届支谱修编委员会主任储文鹏惠托,余按之《史记》、《汉书》、《储氏宗谱》及相关史料,摒弃杂乱,去伪存真,撰成斯文,弁当其首,俾吾储氏后昆察知吾族渊源,盖如此云尔,忝当为序。

庄城四十世永镇公支下  储法清

2009年9月9日于合肥

注:储法清永镇公后裔,现任储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古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Rank: 9Rank: 9Rank: 9

选择表情,则自动回复本帖!给力丝网印花论坛技术支持

2011真给力!顶
这么好的帖子,没人顶,太不给力了
这么牛X的帖子,太恐怖了!
路过狠狠咬上一口!
这帖做得太不行了,感到强烈的不满!
看了这帖子,不知道说什么,难过!
特来庆祝下!放点烟花!
吃了不回贴,不消化!
小女子不小心路过,看到这帖子,太喜欢了!
囧!雷人!
2011真给力
真悲剧
吓到了!
我咬呀!
真不行
好难过
放烟花
不消化
我喜欢
真雷人
顶!好贴!
哥说过,神马的都是浮云
必须的...
恩X贱贱!!!
打酱油路过,不关我的事!我只是偶尔地灌点水
太可恶了。
楼主写得太好了!我喜欢!送花给你吧!
路过,留个脚印,太无聊了!
囧!雷人!
这么好的帖子,转载中!努力抄抄抄!
好贴子
神马浮云
必须的
贱贱贱
灌点水
真可恶
来送花
好元聊
我忍!
我抄抄抄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3 14:01:13 |只看该作者

序二

续修宗谱,乃族中大事。二○○九年春,我族代表云集潜山,初商并筹划续修显一公仁澄房下支谱。欣逢新中国六十周年华诞,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之盛世。诸姓子弟,借此升平盛世、纷纷续修家谱。我族支谱距上届续修已历二十年。大家认为此时续修,乃时代之需、历史之责,时不我待,遂成共识。同年夏,诸君又复集逆水,进一步商讨,订议行章,成立编修机构,选推族贤主办其事。有据可考我支宗谱修编已业经十三届,本届为十四届,所修范围继承十三届谱牒为显一公仁澄房下义贯、义钟、义显三大裔支谱,使用“一元堂”堂号。现今义贯一支子孙多数居潜山县槎水镇波罗村、林建村,龙潭乡龙潭村和塔畈乡的杏花村等处。义钟公一支子孙多数居槎水镇方冲村等处;义显公一支子孙在潜、岳两县,繁衍人众,多数居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潜山县梅城镇及平桥村,槎水镇逆水、后冲和方冲三村等处;还有安徽六安和来安两县的部分族人已联络登记入谱。本届入谱人口据统计达六千五百八十余人。

修本届支谱全面地贯彻改革精神,承先启后,与时倶进,摒弃陈腐,求实创新。不仅进行了全面改版,在格式及世系人名记述上亦进行改革。谱书分综述、世系、咨鉴三大部分组成,资料丰富,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编排简洁,一看就懂,一读就通,易于查阅。

一本好的谱书,不仅是促进族人寻根问祖,维修墓地,清明祭扫的依据。同时,亦是宗族间思想文化交流的好素材。本谱在综述及咨鉴篇中做了有益尝试,引用撰写了许多文章、资料、诗词和楹联等。它对于弘扬宗族文化,增进宗族的凝聚力、亲和力、传承好的族风、族德,培养族人的社会公德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愿族人多多阅读、认真学习。籍以成为报效国家、发展事业、个人修身齐家的精神动力。

本届族谱编修仅历时一年半时间,在改革探索中完成如此巨大工作量,实属不易。尽管登记和编修人员反复审核校对,错、漏在所难免。再说改革亦不一定都是成功的,在世系篇中有部分前人迁居别地,难以详考,后辈子孙繁衍人众,更难登记。望后世子孙知我一支渊源再追溯罗列详明。本谱的缺陷与不足敬请宗亲谅解,待后生续修弥补。

修谱牒当是宗族,人人都责无旁贷的事。我蒙宗亲不弃,推为编委主任,实感责任重大,理应竭力效劳,奈予德薄才疏,且尚在职在岗,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族人齐心协力,积极出资献策,编委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无私奉献。使本谱编修顺利进行。在即将付梓之际,值此向诸位宗亲告慰并致以衷心感谢!谨此为序。

本届编修委员会主任、迁潜二十四世孙  文鹏

                                                              二○一○年金秋


序三

族之有谱犹如国之有史。国无史,无以纪朝代而垂千秋之鉴;族无谱,无以考世系而存百世之传。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由此可见,家谱是地方志、国史的有益补充。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续修家谱旨在起到明源流、序长幼、辩昭穆、知迁留的作用,从而达到弘扬祖德、效法先贤、立志成才、兴家报国之目的。

我姓渊源于齐,郡望河东。传五十八世至唐监察御史、诗人光羲公,是为庄城一世祖。再传十六世至怀宁潜山三边总辖永钰公,是为迁潜一世祖。今《“一元堂”支谱》乃迁潜四世显一公之裔所共修。

纵观历史,我族仁人志士众多,事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继往开来,仍应弘扬、光大:立三凤(福寿、福康、福宁)为兴家报国勤耕苦读同登金榜之志;效储洵为沔阳子民修堤防涝事必躬亲之行;学明一为太祖洪武送粟解困赐封不受之为;兴礼和为建造祠堂赈救灾荒慷慨解囊之风;传彭氏(道试房学材次媳)为救治姑病两次剐臂舍已为人之德。祖德祖风永传承,家规家训铭于心,家和友善社会兴。

编修过程中,我们本着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一个人的信息按名(字、号)、学历、住处顺序录入,故人还要加上故时、葬处及山向,这样有利于查阅。凡“一元堂”之裔,女子(去嫁女除外)均同男子一样入谱,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员迁留变化大的特点,我们对故逝族人葬处、对健在宗亲住处,都加上了县(市)、乡(镇、区)、村(居委会)行政区划名,以便大家查找、联络。凡过继(祧)者的名字前同时冠上亲生父和继父(有几个继父冠几个)名,这样既承认了历史,又不会混乱血脉,还能节省页面,一目了然。

受宗亲信任、推荐,委本人以登记总负责人、主编之重任。由于才疏学浅,工作虽已竭尽全力,但难免有误,敬请谅解。

今谱成,它凝聚着族人的共同智慧,预示着《一元堂》之裔,将随着国家的昌盛而永发其祥,是为序。

本届编修委员会主编、迁潜二十六世孙 昭益

二○一○年金秋于虎踏岭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