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储氏迁潜祠堂简介 [复制链接]

查看: 8911|回复: 1
go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5:0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     祠堂

●庄城十六世——迁潜一世——永钰公——世德堂

始祖永钰公总祠“世德堂”:历经三次建设。在清康熙二年癸卯谱竣工之后,即于在潜山县城北街首次建立宗祠。该祠在咸丰间毁残于战火,光绪八年又被洪水冲没。代俊公裔孙枝夫为保往祠基,在祠基上建屋宇九间。光绪十六年捐给合族,以为试馆。第二次在乾隆五十二至五十九年建祠于檀木冲祭天岭。第三次道光六年丙戌(公元1826年)建总祠于槎水畈始祖墓前河之南九井村。祠堂金匾《世德堂》由翰林院编修加一级内庭供奉国史纂修官于康熙五十二年癸已题铭。匾额《清芬余庆》由广东学政吴鸿于乾隆二十二年丁丑题书。匾额《世德流芳》由张步瀛题书。

●迁潜二世——代贤公——元善堂

地点:在怀宁檀木冲原枝梓保杨荘。

●迁潜二世——代俊公——庆善堂

地点:在潜山槎水畈。

●迁潜二世——代贵公——敦睦堂

地点:在潜山槎水畈。

●迁潜三世——文二公——两仪堂

民国五年由裔众捐资筹款计划建祠,但未动工。

●迁潜三世——文三公——遗典堂

地点:在槎水畈油坊街之西邻。

●迁潜四世——显一公—— 一元堂

地点:在逆水畈(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世德堂”续修“储氏总谱”记载)具体见“祠堂考”附后。

●迁潜四世——显二公——三治堂

地点:在岳西巍岭夹竹河(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世德堂”续修“储氏总谱”记载)。

●迁潜四世——显三公——敦本堂

地点:在黄柏河——潜山县黄柏镇(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世德堂”续修“储氏总谱”记载)。

●迁潜四世:显四公——爱敬堂

地点:槎水九井村。

●迁潜六世:泳裕公——集庆堂

地点:在桐城洪山冲(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世德堂”续修“储氏总谱”记载)。

●迁潜五世——太忠公——四德堂

该宗祠名曰《储氏宗祠》,又名“南岳中学”,座落在岳西县中关村,为省级单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2009年储氏筹资修复装饰,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迁潜五世——太荣公——鸣鹤堂

地点:光绪八年建于今岳西县城东南之鹤林。

●迁潜五世——太极公——会归堂

地点:在潜山槎水畈。

●迁潜五世——太胜——双伯堂

地点:在潜山槎水畈。

●迁潜六世——伯谦公——元德堂

●迁潜六世——伯昌公——亨德堂

地点:在湖乡靳家冲。

●迁潜十五世——贤祚公支祠

地点:在岳西和平乡和平村,海螺凸山脚,距县城30公里。建于1946-1948年,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占地1200平方米,该祠堂是岳西县祠堂建筑中历史最短,迄今保管最好祠堂。

(二)     祠堂楹联

1、  世德堂楹联

▲  八座两元  礼乐诗书华胄

双鸠三凤  文章节义名家(在文撰书)

▲  派分皖水千枝衍

椒散臧林一脉传

▲  道之以礼  安之以乐

僾然有见  慨然有闻(大殿联)

▲  宋暨元明  明暨清  冠裳济济

浙迁池台  台迁皖  瓜瓞绵绵

▲  千余里探本寻源  皖水衡山  式启汉东堂构

大小宗郭诗说礼  家珍国器  名联江左簪缨(文一公裔嘉珩题)

▲  侍御创鸿谟  轫发山东以来  历唐宋元明  千余年椒蕃瓞衍  子传孝臣传忠  费祖宗几许积累精神  得际玆国运熙隆  大启千秋堂构

领军承骏业  乔迁皖北而后  延安庐六颖  数万户棋布星罗  诗以言礼以立  聚姓族一团和严气象  欣共把家声丕振  永联百代簪缨

2、  元善堂楹联

▲  调元是宰世经纶  乾资始  坤资生  体其道以默化潜孚  国治家齐  同一保太和而培元气

行善乃昌基根本  祖有功  宗有德  承其绪以光前裕后  日新月盛  须再积阴騭而广善元

(前后均嵌“元”、“善”二字)

▲  世泽本庄城  历宜  绍  台  潜以来  派别支分  溥搏恩流怀股境

宗盟联皖国  自熙  福  祁  永后而  椒蕃瓞衍  绵延秀毓代贤房

▲  聚族在汪洋枝梓之间  看菊花秋酿  菰米夏烹  数百户食力服先畴即予小子游宦归来  也领取田家风味

分支与槎水天堂并峙  念潜岳云深  皖江流远  两三代幽光照后裔愿诸宗人岁时享祀  莫忘却祖德香馨

▲  侍御公诗本传家文子文孙  百世宏谟承燕翼

若敖氏鬼犹求食于登于豆  四时薄酻荐鸿毛

▲  祭用夏时  吾祖宁知新室腊

佾沿士礼  童人不废旧儒冠

▲  论辈行在鲁为孟孙  子姓绳绳  到处鸿飞分鼎足

更爽垲非晋之故绛  祠堂奕奕  本来莺出自桥头

▲  德里昔同居  和协不能愧绳武

义庄原有志  卑贫无力学希文

▲  六百年改建新祠  对潜岳巍峨  皖江浩渺  穆然想祖德尚深  积之厚流之辉  瓜瓞繁昌绵锡祉

廿余世缵承旧绪  溯汜水清辉  榕城惠绩  久矣显家声懿烁  作于前述于后  鼎铭伛偻重循墙                                                               (前厅联,储乙然撰)

Rank: 9Rank: 9Rank: 9

选择表情,则自动回复本帖!给力丝网印花论坛技术支持

2011真给力!顶
这么好的帖子,没人顶,太不给力了
这么牛X的帖子,太恐怖了!
路过狠狠咬上一口!
这帖做得太不行了,感到强烈的不满!
看了这帖子,不知道说什么,难过!
特来庆祝下!放点烟花!
吃了不回贴,不消化!
小女子不小心路过,看到这帖子,太喜欢了!
囧!雷人!
2011真给力
真悲剧
吓到了!
我咬呀!
真不行
好难过
放烟花
不消化
我喜欢
真雷人
顶!好贴!
哥说过,神马的都是浮云
必须的...
恩X贱贱!!!
打酱油路过,不关我的事!我只是偶尔地灌点水
太可恶了。
楼主写得太好了!我喜欢!送花给你吧!
路过,留个脚印,太无聊了!
囧!雷人!
这么好的帖子,转载中!努力抄抄抄!
好贴子
神马浮云
必须的
贱贱贱
灌点水
真可恶
来送花
好元聊
我忍!
我抄抄抄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3 15:01:27 |只看该作者

1、          代贵公敦睦堂楹联

▲  敦大伦  兴孝兴悌兴慈  知教国规模不出齐家学问

睦宗族  治上治旁治下  观后昆昌炽皆由光德闳深

▲  皖公山色(皖公山即天柱山)

齐相门风(储子曾任齐国大夫)

▲  绵庄城千载绪  择地而迁  瞻虎炳涯山  燕贻槎水  云连松竹际  重重祠宇宏开  宜尔蕃滋三省境

集显派数大支  同堂以祀  和邑东壎韵  岳北箎声  鼎峙梓桑间  处处馨香分荐  依然雍睦一家春

▲  芳规承江左名家  益彰御史襟期  领军韬略

华栋据槎南胜境  生就白崖作障  乌石为垣

▲  届三十九世家庙增新  严家训  肃家规  整齐家政  惟期家不为非  皖郡家声先后振

将万千百丁族图扩就  正族名  定族分  联属族情  共愿族弥好善  庄城族谊迩遐敦

▲  笾豆洁溪南  香溢南滨蘩藻

冠裳荣皖北  瑞呈北斗文章

▲  春色丽河东  看盈门纾紫拖青  早培根本

溪声喧皖北  听绕槛铿金嘎玉  益显渊源

2、          爱敬堂楹联

▲  一脉发庄城  自唐及宋及元及明及大清  八九朝宦显科巍足徵积累

三支分槎水  由皖而秦而楚而吴而于越  千万里流长派远此溯渊源

▲  卜筑七百年  九井村居寻旧宅

昭穆二十世  一堂祀事集新祠

▲  九井旁罗  更得遥山作屏障

双塘环列  好临止水溯渊源

3、          四德堂楹联

▲  尊卑上下本人伦  父宜慈  子宜孝  兄宜友  弟宜恭  我先祖遗训犹存  久树紫墟风范

元亨利贞为天德  善之长  嘉之惠  利之和  事之干  予后嗣文言毋忽  庶增台阁光辉

(神堂联)

▲  自唐历宋历明  箕裘仍旧

自浙迁池迁皖  堂构重新                           

录自2006年储氏《四德堂》家谱

(一)     祭祀颂联

▲  一榜同登三及第;六传七序七登科。

▲  唐既元明明既清冠裳济济;浙迁池台台迁皖瓜瓞绵绵。

▲       绵庄城千载绪,择地而迁,瞻虎炳涯山,燕诣槎水,云连松竹际重重,祠宇宏开,宜尔蕃滋三省境;

集显派数大支,同堂以祀,和邑东熏韵,岳北笑声,鼎峙梓桑间处处,馨香分荐,依然雍睦一家春。

▲  敦大伦与孝与弟与慈知教国,规模不出齐家学问;睦同族治上治旁治下观后昆,昌炙皆由先德闳深。

▲  瓜分皖水千支衍;菽散庄城一脉传。

▲  千余里探本寻源,皖水衡山式启河东堂构;大小宗敦计说礼,家珍国器名联江左簪缨。

▲  调元是宰世经纶,乾资始坤资生,体其道以默化潜孚,国治家齐同一,保太和而培元气;

行善乃昌基根本,祖有功宗有德,承其绪以光前裕后,日新月盛演再,积阴隙而广善元。

▲  道之以礼安之以乐;爱然有见怡然有闻。

▲  侍御公诗本传家,文子文孙百世宏谟承燕翼;

若敖氏鬼犹求食,于登于豆四时薄孚荐鸿毛。

▲  祭用夏时,吾祖宁知新宝腊;佾沿士礼,童人不废旧儒冠。

▲  论辇行在鲁为孟孙,子姓绳绳,到处鸿飞分鼎足;

更爽岂非晋之故绛,祠堂奕奕,本来莺出自桥头。

▲  德里昔同居,和协不能愧绳武;义庄原有志,卑贫无志学希文。

▲  聚族在汪洋枝梓之间,看菊花秋酿,菰米夏烹,数百户食力服先畴,即于小子游宦归来,也领取田家风味;

分支与槎畈天堂并峙,念潜乐云蒸,皖江流远,两三代幽光照后裔,愿诸宗人岁时享祀,莫忘却祖德香馨。

▲  皖公山色;齐相门风。

▲  世泽本庄城,历宜绍台潜以来,派别支分,溥博恩流情股境;

宗盟联皖国,自绥福祈永而后,菽蕃瓞衍,绵延秀毓代贤房。

(二)     修谱及祭祀诗札

录宜兴修谱诗札诗一首

绪始开元代渐加,流长源远各天涯。江分南北原同派,地隔西东总一家。

百世簪缨皆祖德,千年瓜瓞合根芽。高秋拟访衡山侧,寄语吾宗莫弃遐。

宜兴族人大文、在文、郁文同撰

录槎水展墓诗两首

松秋孤月上,相照宿灵祠。朗诵祠宗句,长吟太祝诗。

籆缨人仿佛,井里树参差,愧我非贤肖,殷勤谢本支。

千里潜阳路,焚香拜墓田。牲拴新俎豆,膳粥旧山川。

吴楚源流合,衣冠父老传。凭谁通梦寐,回首一泣然。

迁居湖北代俊裔进士嘉衍撰

以上序言、诗、联选录自1989版《储氏宗谱》,德赞整理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