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与家谱 孙中山的最主要理论是三民主义,其中孙中山在论述民族主义的时候曾多次提到族谱。1905年,他在日本同盟会上讲话时说:“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大团结扩展到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具有的良好传统观点。”1912年5月,孙中山已经辞去临时大总统,离开南京,回到广州,参加孙族恳亲会,他发表演说:“四万万同胞都是我们黄帝的子孙,在开始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姓,生息繁衍,有了姓氏以后也有了家族,而后成为国家。有家才有国。” 毛泽东过去搞农民调查时,就使用了很多家谱。《韶山毛氏家谱》记载的辈分是:“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泽东的祖父叫毛恩图,父亲叫毛贻昌,本人是“泽”字辈。毛泽东的儿子岸青、岸英,是没有按字辈起名字的,但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是按“远”字辈起名的。毛泽东在1958年曾说过:“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可见他对家谱资料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 《邓氏家谱》其中字辈是“以仁存心,克绍先型”。邓小平的父亲叫邓绍昌,“绍”字辈;邓小平兄弟姊妹都是“先”字辈,邓小平原来的名字叫“邓先圣”,他读书的时候老师给他改了名,说“先圣”不妥,圣人是孔子,你还要先于圣人?遂改为邓希贤。后来参加革命了,才改为邓小平。1989年10月,邓小平的五妹邓先芙、女儿邓榕专门回到四川广安,看望老家的后代,找到了《邓氏家谱》,根据《邓氏家谱》寻根谒祖,找到了邓小平父母的坟墓。《邓氏家谱》为邓小平妹妹和女儿寻根问祖提供了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