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go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4:5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修表

我储氏之有谱,在大江南北者若丹阳、若金坛、若宜兴、若泰州、若阜阳、若霍邱、若石埭、若合肥及浙江之会稽,湖北之随州,湖南之三湘,奉天之瀋阳,江西之南丰,河南之固始皆自我光羲公出,越十六傅我永钰公,由怀迁潜遂为怀潜始迁祖分为三支,而谱之修也自前明·宏治辛亥、正德丙寅、嘉靖丙申、万历癸酉此三支合修者也历国朝康熙癸卯、当国运方兴,抱残订坠由分而合者,康熙丙申之谱巳废矣,逮乾隆戊寅后,天堂湖乡成于癸未,云田、板舍成于甲申,槎水成于乙酉,沙河成于丁亥其势巳分。自是分而又分,至今一百三十九年,兹因分而复合,而从前分修之谱,应备录之以资查考。

元善堂谱,长房代贤公支下修于怀宁枝梓保杨庄祠;

四德堂谱,二房太忠公支下修于上湖乡祠;

鸣鹤堂谱,二房太荣公支下修于鹤林山祠;

遗典堂谱,二房文三公支下修于槎水上保桥祠;

敦睦堂谱,三房显一公支下修于逆水坂祠;

三治堂谱,三房显二公支下修于夹竹河祠;

敦本堂谱,三房显三公支下修于黄柏河祠;

爱敬堂谱,三房显四公支下修于槎水九井村祠;

集庆堂谱,三房泳裕公支下修于桐城洪山冲祠。

注:摘自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世德堂”续修“储氏总谱”87-88页记载。

(一)     历届续修一览表

届  数

年号/干支

公元纪年

距上届时间

编 修 范 围

第一届

弘治4年辛亥

1491

代派三房合修

第二届

嘉靖15年/丙申

1536

45

代派三房合修

第三届

万历元年/癸酉

1573

37

代派三房合修

第四届

康熙2年/癸卯

1663

90

代派三房合修

第五届

康熙55年/丙申

1717

54

代派三房合修

第六届

乾隆24年/戊寅

1758

41

代派三房合修

第七届

嘉庆3年/戊午

1799

41

显一支谱

第八届

道光19年/已亥

1840

41

显一支谱

第九届

同治5年/丙寅

1867

27

义显支谱

第十届

光绪17年/辛卯

1892

25

义显支谱

第十一届

民国7年/戊午

1918

26

显一支谱

第十二届

民国34年/乙酉

1945

27

显一支谱

第十三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己已

1989

44

仁澄房下支谱

第十四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己丑

2009

20

显一支谱

Rank: 9Rank: 9Rank: 9

选择表情,则自动回复本帖!给力丝网印花论坛技术支持

2011真给力!顶
这么好的帖子,没人顶,太不给力了
这么牛X的帖子,太恐怖了!
路过狠狠咬上一口!
这帖做得太不行了,感到强烈的不满!
看了这帖子,不知道说什么,难过!
特来庆祝下!放点烟花!
吃了不回贴,不消化!
小女子不小心路过,看到这帖子,太喜欢了!
囧!雷人!
2011真给力
真悲剧
吓到了!
我咬呀!
真不行
好难过
放烟花
不消化
我喜欢
真雷人
顶!好贴!
哥说过,神马的都是浮云
必须的...
恩X贱贱!!!
打酱油路过,不关我的事!我只是偶尔地灌点水
太可恶了。
楼主写得太好了!我喜欢!送花给你吧!
路过,留个脚印,太无聊了!
囧!雷人!
这么好的帖子,转载中!努力抄抄抄!
好贴子
神马浮云
必须的
贱贱贱
灌点水
真可恶
来送花
好元聊
我忍!
我抄抄抄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1-13 14:58:05 |只看该作者

(一)     历届续修序文选录

⒈渊源老序

古者诸侯大夫各创谱例,如眉山苏氏,庐陵欧阳氏,南丰曾氏,各有其法。故国必有史,而家必有承。所以汇万派于一源,萃千枝于一本也。故阅世生人,阅人成世,增一人,必有一人之生配卒葬,厉一世,必有一世之德业。文章前人辑之,犹望后人续之,后人续之更望绳绳继继,而递衍于无穷。族谱越久不修,使世系莫辨,先德莫彰,敬不知其所,尊爱不知其所,亲其何为?以巨族之规范,我储氏谱系可考者,自御史公始,公讳光羲,唐开元十四年丙寅岁登进士,二十一年钦命江南道采访使,天宝末仕至监察御使。公著有集七十二卷行世,崇祀丹阳乡贤祠。公世居润州庄城,卒葬庄城东村,四至内祀田二亩,载金沙县志。配王氏,封恭人。生子一,曰锷,锷公子五,温、清、渊、湛、溶,五股仅传清、渊、溶三股,溶公迁华阳;清公子一,曰柔,赠检校郎。柔子,曰隐,唐僖宗进士,仕至检校郎;隐子,曰灼,荐中书舍人;灼子,曰张,以父荫中书舍人;张子二,曰岳、崇;岳子,曰訚,崇子,曰谨;訚子四,曰芝、兰、蓂、薰;谨子一,曰藻。芝公宋兴国年间,徴为太子侍讲;薰公景德元年契丹入寇,冠莱公聘为幕府参军。芝子曰庸,兰子曰痒,蓂子曰康,薰子曰庙,藻子曰序。膺公敦行好学,与胡文定公为友,其教育子弟亦遵胡公规范。痒公勇力绝人,仁宗宝兴元年戊寅榜招武英之士,公揭榜投范雍募下为参军,以功摺为都捡点指挥使。庸子曰昂;痒子二曰昱、昌;康子曰景;庙子曰暠;序子曰宴。以上等祖,系二房清公支下分支祖也。渊公子一,曰刚,刚公负济世之才,屡徴不仕。刚子曰邺,邺子二,曰焕、炳,炳殇,焕子曰宏,宏公重义轻财,博恩广施,唐文宗太和七年大饥,公出粟三千担以赈之,晋公裴度旌之曰义门,开成四年复饥,公又赈之如前。宰相李德裕过京口而闻义举,荐为承事郎。子二,曰峨、崑,崑殇,峨公太学生,子一曰诚,诚公子二,曰荪、芷;荪子曰唐,芷子曰广;唐公子四,曰旻、昊、昺、星,四股仅传旻昺星三股。广子一曰晨。以上等祖,系三房渊公支下分支祖也。吾族始祖光曦公自李唐由赵宋,世居庄城,传十二世至宋高宗南渡,庄城地值通衢,兵戈扰攘,民无安息。是时,昂公讳千一一派兄弟十人,支分十房,各迁异郡。自一世起至十二世止,各支皆宗十二世为始迁祖。以长房昂公为第一支,子孙徙宜兴藏林、金坛、武进、河庄、石桥湾、颜村、储港、伊璧等处,公绍兴丁丑进士,任户部尚书,子一曰询;昱公一曰箴为第二支,子孙徙金沙儒林、宜兴土城、栗阳、清巷桥、芜湖关、宜城、北塘、亳漕、太平、青山、储家渡等处。昌公子二,曰竺、笙为第三支,子孙徙官林、南庄、来村等处。景公子一曰龙为第四支,子孙仍居庄城、吴村等处。暠公子一曰蒈为第五支,子孙迁金坛胜巷、西门、邮塘庙等处。宴公子二,曰籩、筹为第六支,子孙徙藏林、头巷、丰义等处。旻公宋高宗授宣德郎,拜驾前护军,子一曰芋,为第七支,至十九世临七公,徙泰州,临八公徙上海、三林塘、鹤沙、五灶、松江浦、南嘉、善姚庄等处。昺公子一曰蘧,为第八支,今藏林、六宅等是其后也。星公子一曰熙盛为第九支,宋高宗南渡,迁浙江绍兴府会稽县至十五世,祈斌公分徙池州、石台县至十六世,永钰公又分徙安庆府怀宁、潜山、桐城子孙繁衍。晨公子一曰符为第十支,子孙徙丹阳,世守其地。以上十支均是十二世。前六支系清公支下分迁祖,后四支系渊公支下分迁祖。自庄城分迁嗣后子孙繁衍,散居他郡、他省。世数逾远,支流逾涣,究其本源,出自光曦公。然唐以来,经历四朝,千有余年,望重两江,名扬三凤,诗书之泽,籫绂之荣,皆由公种德于前,是以子孙食福于后。汇辑成书,记载炳然。列为总图,为后世子孙考证有据,知我储氏渊源盖如此。

⒉渊源后序

古者赐姓受氏,而家必有乘,义取乎记载自始祖以下支分派别,有亲疏,有长幼,秩然无容混淆,乘之所关重矣。我储氏原唐御史光曦公,居润州庄城,传十二世孙昂、昱、昌、景、暠、晏、旻、昺、星、晨十公,遂支分十房,遭宋兵乱,诸各分迁,老谱已有详载。我祖星公,子一曰熙盛,支分第九,盛公系曦公十三世孙。宋南渡迁浙江绍兴府会稽县十三都仁和乡新昌里,配汪氏,生子三:福寿、福康、福宁。我祖寿公,宋嘉定三年,登进士,授山东济南府太守,坐陞布政左参政。告归原籍,殁葬本乡,祀田三亩,有碑。子四:祈连、祈铭、祈海、祈斌,连举进士,我祖斌公亦举进士,任河南怀庆府修武县大尹,后任江南池州府石台县令。殁葬石台之龙湾木星。子三:永镇、永銨、永钰。镇、铵二公家于石台,今子孙居流溪、杨潭,分徙贵池、青阳、秀山、九华等处。我祖钰公,宋开禧间自石台迁安庆府怀宁县檀木冲。子三:代贤、代俊、代贵。贤公遂安家焉,子一,曰明爱,今子孙居云田、高低两畈等处。钰公后携俊、贵两子转徙潜山玉照乡,土名槎水龙隐山。老谱云:公爱山青水秀,风俗淳美去怀而居,遂开千古之基,为潜阳始祖,殁葬龙隐山虎形。永乐十年壬辰重竖碑。俊公子四:文一、文二、文三、文四。文一公迁陕,二三公子孙居天堂、鹤鸣山、湖乡、小路口、沙河、方家山、储家仄、长冲等处。贵公子一,曰明一,一公子四:显一、显二、显三、显四,子孙居槎水、舒谭、板舍、西山、储家嘴等处。前人之分迁不一,后人之转徙弥多,以近者永钰公论,怀潜两邑系代派三公所出所分,以祈斌公论安池两郡系永派三公所出所分,以熙盛公论河浙安池四郡系福派三公所出所分,以远者十二世公迁祖论,河浙两江云陕数省系清、渊二公所出所分。以十大支论,前六支系清公所出所分,后四支系渊公所出所分。盖本固则木茂,源远则流长。系其世,纪其行,录其实,均是光曦公一人所出所分。奈六合宽宏,难以聚一。幸老谱汇辑各支世系分迁,炳然、秩然。今家乘重修,我等于分迁支下列明,后世子孙知我一支渊源所由也。是为序。

明万历三年乙亥春月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13 14:58:32 |只看该作者

⒊康熙二年癸卯常公序

帝王何以治天下?亦曰起化于官庭,使天下无不齐家而已。而家何以言齐?亦曰使天下人之家无不正伦理笃恩义而已。故古者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而一道同理。余承乏潜土,常有治潜切谕刊行告诫。亦欲使家敦睦,人习醇良,俗可同于古耳。然一人以仁让教不若人人以仁让教也,一人以孝弟先,不若人人以孝弟先也。潜俗夙称醇厚,而族姓繁衍,储氏为最,且士也彬彬,农也噩噩,皆由储氏先世贻谋藏,而流泽远也。癸卯冬邑庠志士持家谱征余言以为序,余观其世系井井,训语煌煌,前有所承,后有所启,因以叹。储氏之贻谋益藏而流泽益远也。诗曰:无念尔族,书曰:亲睦九族。若储氏可谓念乃祖而睦乃族也。孝弟仁让之风莫过于储氏也。因喜极而为是言。

赐进士出身知潜山事晋阳常大忠书于清慎堂

⒋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段公序

余承乏于潜,愿在厚风俗并深维之,厚必自民敦伦睦族也。故十二年以来,每朔望,集士庶敬宣上谕十六条,而于敦伦睦族之说尤反复致意。储氏为潜山之望族。一日有太学生继川、庠彦、衡英、虎文、宗超等以所新修之宗谱求一言以为序。余翻阅数回,了然于中心。夫谱之为道,经之以尊卑而名分以正,可以兴其爱敬以诚,而不致相习犯上;纬之以亲疏而一本以联,可以动其仁义之念,而不致相视为途人。欲其敦伦而睦族。自世之为谱者,往往注意粉饰以夸耀于他姓。于是率以家谱为夸耀粉饰之具,而敦睦之道反忽视不讲。储氏为历代衣冠之旧人,文迭兴乃其谱之所述,绝无粉饰夸耀之习,而其所述前人维桢之规训及今日所增数条尤皆说理甚明,而感人易人足以广上谕十六条之教泽也。数子体余敬宣之至意,而以家谱所著之说,于岁时伏腊间引伸于族人,则伦之敦,族之睦,风俗之日厚,必自储氏始矣。固余之深愿也,安能以无言迨其风俗益厚,族且滋大,将不事粉饰而自有足光其谱者,又无碍余言之赘也。

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知潜山县事夏阳段舒撰

⒌乾隆二十四年戊寅志士修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有史记一国创垂之绩;家有谱以明一姓作述之繇,盖以见而知之,传之后后人得以闻而知之。我储氏分土受姓自三代五季历唐宋,流泽之长,相承之序,前人之述备矣。至我祖永钰公抱经济之才,树屏藩之望,来镇于皖,数年德孚于民。皖民唯恐公之出,公亦爱皖民之忠厚,风俗之纯朴,兼皖潜山明水秀,泉甘土肥,遂赴槎水而居。公子三:代贤、代俊、代贵,三公子孙在怀、潜、岳繁衍,皆公之仁德所贻。明宏治年间,湖乡之叔钺公、仕哲、仕显公,槎水之仁哲公修辑谱牒,至嘉庆丙申礼矩、礼秩二公重修槎水支谱,万历癸酉启嘉、启法二公重修湖乡支谱。而我储氏宗谱由来久矣。明季兵火交加,谱之存者百无一二,顺治初年仅获残编于灰烬之余。世远人繁,即使旧谱犹存续修已不容缓,况旧谱云亡而不为修明其籍,后人将有日远日湮而不及知。余以征文考献辑合三大支而为是谱。除仍居会稽、石台及迁徙他郡不可考者外,凡我潜祖宗族人一一列之图系,使吾族人知所出,知所分。一展卷了如指掌,则一本以彰亲疏以别,且为志其茔墓使知岁祀不忘,著有规训使之世守勿替,庶乎家之谱与国之史并垂不朽。

⒍乾隆壬子合修序

我储氏之源流历谱详矣,而迁怀潜始祖曰永钰,宋宁宗时金人南侵,公为领军总辖守同安,即今安庆也。遂籍怀宁。有子三:长代贤留居怀宁,次代俊,季代贵随公来潜山玉照乡槎水畈,见山青水秀,人淳俗美遂居之。殁葬本地龙隐山古登场寺,术名虎形,万历壬辰立有碑。汪姚两儒人殁葬怀宁檀木冲王邦屋后,有碑。代贤一支世居怀宁,以明字起派,今云田、高低两畈皆其后也;代俊一支居潜,以文字起派,今湖乡、天堂、鹤林山、长冲、沙河、小路口、五河、西塘、黄泥等处皆其后也;代贵一支亦居潜,以明字起派,今槎水、板舍、舒谭、杜阜、西山等处皆其后也。各支迁居别地难详考也。钰公之子孙繁衍为何如耶?先朝宏治辛亥有叔钺、仕哲、仕豪、仕显、仁哲诸公修谱于前,嘉靖丙申有礼矩、礼秩;万历癸酉有启嘉、启法诸公修谱于后。明季兵火交加,谱牒残缺。国朝康熙癸卯有睿昌、志长、志享、志正、贤宪、贤铉、贤化、贤禄、贤勋、良爵十人捐资为支下之费;太忠代贤裔信聘、信昌等,代贵裔忠弼等;太极裔志荛等鸠工续修,志士公又为之考据旧文,証以碑碣,分图列传,手著家规,勒为成书。邑侯常为之序;丙申续修,诸公且竭心尽力,但为石台墨稿所误,错注迁潜怀始祖名号。乾隆戊寅有达简、达恕、达万、达期、达书诸人,续修太忠公支谱;丁亥有长栋、良浩诸公续修文三公支谱;代贤、代贵二公裔继创、道文、宗曾等亦合修长三房支谱,虽因族众未能合修,皆意在改正宗。癸卯年老谱,邑侯倪为其序,言我族源远流长,各谱皆弁卷首。方今圣天子孝治天下,以敦睦为淳淳,兼我族之谱,历经三十年,殁葬生息较前不敌十一而千百,所以合族仍照癸卯谱划一续修,越十载而牒成。庶我储氏之源流,一开卷而了如指掌。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1-13 14:59:01 |只看该作者

⒎嘉庆戊午年显一公分修序

吾储氏有谱久矣,圣朝御极,一修于康熙癸卯,再修于雍正丙午、乾隆戊寅至癸卯岁,公代贤、代俊、代贵三大支倡议合修,鸠工刊定。后因繁衍聚散不一,董事存殁有殊,以致旷年未就。各房分刷贤、俊两公已然,我贵公一支传显一、显二、显三、显四,二公子孙迁南京,三公传数世止,老谱载之昭然,四公一房又经分刷,今我显一公一房亦敬就成规厘定分刷,所以成旷年未就之心志,为他年合修之贻谋也。先王敬宗收族,本支百世不乱,大抵从源及流,合者可分,因流朔源,分者可合,分刷无殊于合修,后人果能借三支于一乘,行将挤吾族于河北崔卢、江东顾陆之列,璘璘炳炳照耀无穷,则由分刷而合订,其在斯乎,其在斯乎!是为序。

⒏道光十九年义显支分修序

今夫莫为之前虽美不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我族之谱由来久矣。圣朝御极,诸先达倡修,始康熙至乾隆、嘉庆篡辑多次。今考之庄城老系、前明老系,渊源相符。储氏出自田齐,由周、秦、汉、两晋代有伟人。居润州庄城者唐之御使光羲公,裔传十二世,一派十人分为十支,第九支星公,其裔从浙迁池之石台,则祁斌公,其长子永镇、次子永铵世居其地,三子永钰值宋开喜三年为总辖守同安,即今之安庆。遂籍怀宁而潜。公子三:长代贤居怀,其裔以明显起派;次代俊、季代贵居潜,俊公裔以文安起派;贵公裔亦以明显起派。自明派抵义派共七派,分贯、钟、显三支,考康熙、乾隆年间三支合修,至嘉庆戊午年,显一公一支分修,今议续修,仅从义显支下,贯、钟不与。子孙繁衍殊难统一,合久必分势也,然谱虽分辑,而脉朔一源。我支云礽尉起之盛,他日之光门第,振家声者未必不百倍于今日也。是为序也。

⒐同治五年丙寅义显续修谱芳序

且自周秦以来,有世本之传,有姓氏之列,大而朝廷邦国,小而一乡一邑其涤分缕析,绯不灿然昭著,至于后世氏族日益繁,支派日益别,于是家谱兴焉。我祖光曦传至永钰,迁怀而潜,传代贤、代俊、代贵三公,谱之辑修已非一次,道光已亥年先祖因族大人繁合修难,遂于我义显公一房分修,今已二十八年,生者之名氏,殁者之丘墟,较前不敌十一而千百,加之咸丰三年以后,兵燮交加,我族父老子弟均忧可幸也,赖族人团练乡里安全,播乱返治,邑仍登康乐之衡,朔源于一本,难忘仁孝之举,谱之续修岂容缓也,客岁秋祖叔兄等会议,今春三月属芳秉笔,芳思前事为后事之师,后人仿前人之式,旧有宗谱明明祖武可绳,芳故不揣间陋,凡疑惑细加考查,虽于老谱刊明而避讳,间有更换,非独执己之见,实尊圣朝之规,于是付梓刊刷,不数月而告成,庶我族篡修家谱与周秦世本姓苑并垂不朽。

⒑光绪十七年辛卯续修宗谱序

今夫山水之派别支分,不绘图无以览其全局,而族姓之繁衍,不编修宗谱何以得其会。谱之修不容缓矣。我族宗谱国朝以来,一合修于康熙癸卯;再合修于康熙丙申;三合修于乾隆戊寅,此后云仍尉起,合订维难。嘉庆戊午,显一公支分修于道光己巳,我义显公支复分续修于同治丙寅,迄今二十余载,阅一世必有一世之德业文章,增一人必有一人之生配卒葬,若不及时篡辑,恐年湮代远,文献难征,而后来之未及,又将遗忘于物换星移之际,爰遵旧制修辑成书,昭穆之序井然,遵卑之分灿然,存亡之年月朗然,忠孝之实绩昭然。一展阅宗谱,异地严若同堂,异时如若同世,后知吾族之星罗棋布,得知谱以记之,犹览山水之总图,渊源广大无不知悉也。

                                                    裔孙岁贡生灼然敬撰

⒒光绪十七年辛卯盛宪序

乡遂制定人皆土著而生,齿有登耗,古者如何统之?统之以宗也。同姓从宗。族之繁衍如何记之?记之以谱也。如是则下易安。下易安则上易治。观古之所以大治与今之所以不易治,断自宗法之存亡也。古者封建行于上,井田行于下,固己民数明,而生产均先王考虑,或有失所,复设宗法以统记之。公子有宗道,凡命氏赐族者必世其卿禄,以行其收族之誼。故曰大功以上无异财。凡族之稍疏远者,宗子力能膽之,曰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是士庶之宗亦有收族之谊。当时民之聚族而居者皆有宗天下,有不太治乎周官,所谓宗以族得民,其法益如此。慨自春秋以来,道失民散,求其亲亲睦族之风已荡然无存。其后沿袭既久反古愈难。国所与立者民也,上且轻乎于民,政教号令其将安出?故后世之治补苟且而已,虽其间如元魏之太和、李唐之贞观稍欲复三代之规,而不久其制遂坠,论者谓封建废则井田不复,而不知宗法不行故也。夫宗法王者大法也,与封建井田相维系,百法坏于一法,宗法能独行乎?吾尝思,宗法者先王之治而成终,后王之治而成始。宗法者在古为致治之具,在今为出治之原。方今之世良法美意俱存,为上者莫不视为具,文或行鲜有不惊且扰,如是乎下不安而上不治,今使以官临民,何不以宗治宗,而下易安,而上易治。然则欲行宗法又端在谱学也。谱者记世之名,式应效于欧苏益密,或书或削偶微于子孙,昭然于尊祖敬宗之大义。重谱学立达宗之法,以管摄天下之人心。凡族必有长,又择其品德之优者以付之,凡劝风化及户婚田土竞争之事可调解之,事大方许之告官。国家赋税力役之征亦先下之族长,族必有田以瞻孤寡,有垫以训子弟,有器械以巡盗贼,唯族长之责。世家大族首倡乎从风而化,岂一乡一邑之易治。今观储氏宗谱有感于斯,援笔而为之序。储氏谱之可考者始于唐,可据者始于宋,其迁于潜则自开禧之后永钰始,五六百年聚居而不散,则其贻谋之善,可知作谱者不敢以疑传疑。故宋以前从略,又能谨严具列。抚今追昔,动朱遐思,不独登储氏之堂,乐观敦也。

                        特用直隶州知潜山县事带加三级记录十次武进盛赞熙撰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13 14:59:21 |只看该作者

⒓民国七年书阁先生序

宗立而后有群,群立而后有国,宗者群之轨国之幅,古昔圣贤制宗法非苟已也,今之未学后生,辄谓家族主义阻人群之进化,欲举数千年来相传之天然团体而废之,将以造成无父无君无秩序之社会而后快,吾诚不知是何居心也。彼固奓谈欧风,以为欧西如是而强,今欲图强亦应如是也。但不知欧西雄主正苦无术结合强固之团体,不得已而吸取吾国民族二字,强其同种之民曰是吾族,悬一鹤为号召,树一帜以抗衡,于是有大斯拉夫主义与大日耳曼主义。彼所谓民族者只在仿佛类似之间,非吾家族向有谱牒,支派分明,彼以种族代替家族,实变社会漫无统纪,而犹曰欧西如是吾应如是。乌乎!人智不齐何相远也。且吾国家族虽繁,始其皆出于一本,自黄帝及今绵绵延延,有血胤之可寻。若取各族之世系合综,逆朔以推,及于黄帝犹是一脉相承也,即此发扬光大,便成一强固之民族,比斯拉夫、日尔曼强为结合胜千百倍也。还有宗教家博爱之谬论,欲破除先圣先贤敬宗尊祖之成规,使人忘其所出,几沦于禽兽。斯说若行,吾中华数千年立国之精神直扫地以尽也。然轩辕遗胄繁衍亚东大陆,虽经暴君强虏盘踞蹂躏,却能旧起中兴驱除异己,益家族团结之力也。而家族团体绵厉数千年而未衰息,实由于族谱之作也。今吾族显一公支续修支谱,董其事者皆族中知名之士,谱成问序于余,余喜诸君子仁孝之诚而知所先务。爰述宗族与国家关系以告吾宗人,并希今世昌言废族者自省也。

清举人前授宣城县知事族人乙然撰于江西万安军次

⒔民国七年续修序

吾氏受姓见于经传,自储子为齐相始,太伯公显于汉,开元间公光曦以诗鸣唐,至宋我祖寿公与弟康公、宁公同登进士,三凤齐鸣显一时之盛也。再传至钰公抱经纬之才镇于皖,家于怀迁于潜,卜屯于槎水龙隐山下,开吾族昌大之基。前人述之详也。公之裔数万人聚族于潜怀,子孙繁衍为江淮之望族。欲联亲疏昭雍睦,宣祖德明家规,行仁讲让,非族谱无以总其成,所以谱之修不容缓也。我房自义派下分修由来旧矣。光绪辛卯年重修,至今又阅一世,老成凋谢,文献难征,世事推移,沧桑变化,敦伦觴纪,旁贷谁人,收族敬宗,良时安失。故去岁清明公推效庐等肈修谱绪,庐自知不学无文,免属众望,今孟夏坐馆,赖诸房宗先生拾遗补缺,匡余不足,庐亦思其不肖之才,网罗旧闻考其得失,综其终始及其远近亲疏之纪,上计唐宋下至于兹,宪章祖述,纪月编年成一家明伦之书,越数月工峻,父老喜甚,而庐犹有余憾者,为族人当年迁陕、迁浙、迁金陵以及他邑他郡者来稿寥寥无几,游踪无定难寻失路之人,道里云遥莫劝他乡之驾,每言及此何日忘之。诗云:衮职有阙维,忡山甫补之。但愿后之继,今者修其德,以招来众星拱北,万派朝宗,敦睦之风无远弗,届庐实有厚望焉。是为序。                              

裔孙清捐生效庐敬撰

⒕民国三十四年续修泽夫序

世运之变化,国家之盛衰则以民族为其枢纽,民族之强弱,社会之宁紊,更以家族为其归宿,国家者积各家族以成民族,相互团结者也。故欲治国必先齐家,家齐国治桓古于斯。昔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近倡大同之说者其可忽诸家族主义也。纂修谱牒,明人伦笃宗义,联亲亲之谊,齐家治国之道无不在兹,岂容缓之。吾氏有谱由来久矣,前已因繁衍由合而分,今应寻流朔源由分而合。本支诸先生有见及此。客岁春,倡议自显一公支下,合义派贯、钟、显三大支续修,甚盛举也。公推泽夫等负编辑之责,泽不学无文,恐负众望,力辞不获。爰步诸先生后尘,免为其难。今夏坐馆,罗阅前谱,原遵欧式五代横书,尊卑亲疏秩序井井之例,然卷帙浩繁,刻刷则费资,旷时不适,本节约之原则,拟稍事变通,参仿欧兼苏体例,直书纪月编年,纲举目张,贯若连珠,了如指掌,仍不失五代一提之义,实费少功倍也,越数月功竣。而泽夫犹有憾也,族人当年侨居森布环宇,难助彭泽之舟,尤其铁马金戈莫劝秋思之驾,每言及此何能忘也!然而天下可以一家,凡我族人果能牢固家族主义,追溯血统渊源,砺其精神意志,与道德事功智能技术之结合,刷新社会,贡献国家,乃谓天下一大族也,唯望后起之英急起直追,挨异日促其实现。

⒖民国三十四年应时序

吾族先出帝舜,昭穆世系,史有阙文。然奕世清分引之弗替,在唐有御使公光曦,以诗文重当世,代有令闻蔚为江浙巨族。迄宋吾祖永钰公,官三边总辖,爱潜邑槎水山川灵秀遂卜居焉。自是储氏子孙繁衍于大江之北。吾叔祖显一公由槎水迁逆水,房下义字派有贯、钟、显三支,繁衍丁口浩繁,先是三支各有家乘。今族之诸君子谋合三支总修,族人众多,分而复合诚为不易,乃族人笃亲亲之谊,明收族宗之义,溯万以旧源,合千条于一水,将使疏者亲,亲者益亲,敦睦之象昭昭。尧典曰:克阴俊德以亲九族,既睦乎百姓,百姓昭与协和万邦,此言治平之道,基于亲睦九族也。孔子云:家齐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说明齐家为治国之本。民族之构结系以家族之自然组织为其基石。吾国五千余年而不为埃及、希腊、巴比伦之续者,实以各姓氏家族之固结,而致国家民族包桑之固也。对日抗战八年,以武备低劣而与强敌相顽抗,屹然独立而不拔。凡我国民无不念曰:此土也我先人之故灵在,我先人之丘墓在,先人遗产不在我先不在我后,竟斩丧我身耻不为也,故能激发意气,同仇敌忾拒敌以捍国家,此皆敬族保宗观念固结于心,扩而充之而有如此忠勇之意识也。五代之际胡人内凌华夏,中原大族相继渡江,外御其侮,故各族相结益密,后复以转徙拨迁,深恐世系莫考,遂各详其谱,追亡灵,存亲亲之教,为团结御侮之首图。李唐诸大族世系更表于国史,宋庐陵欧阳、眉山苏氏以大儒而纂修家谱,诚知谱牒为一家和物,而其为用系于国家民族,即先儒治平之道,非止氏姓之微也。故历史教育在笃人民爱国之忱,而私家谱牒,更亲切而易入人心。且谱牒明尊卑,别长幼,生长死亡各有记录,今之所谓人口登记,社会调查,方式虽殊,而其为用一在于此。吾国谱牒之学,累代相承,为儒林所重,今之时务之士颇肖此也。吾于显一公之重纂新谱之时,评著其义,便明世人。谱牒虽为一姓之史乘,而氏族之团结,即所以发挥全民之潜在之力量,所谓宗族为国族之本也。是为序。                    

安徽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族晚储应时拜撰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1-13 14:59:46 |只看该作者

⒗一九八九年续修新序

国必有史家须有乘,吾中华古国乃是众族之共和,姓而族族而国,恒古如斯,故云家乘组成国史,国史基于家乘。吾氏自周泰伯公受姓,已历两千五百余年,其间文臣武职德业文章,历代谱书不失名藻,百姓誉满河东,前人述之备矣,余等不再赘述。历七十二世传至斌公,生子三,即永镇、永铵、永钰是也,镇公徙贡溪、青潭、管溪、狮溪等地;铵公世居杨潭,迨明末兵乱,其裔必义、必武二公复迁潜,今潜岳两邑皆有其后。我钰公负经天纬地之才,怀多谋善射之术,官任总辖扼守同安,宦居怀邑檀木冲,德配汪姚二妣,生子三:代贤、代俊、代贵,后公偕次季二子复迁潜邑玉照乡,即今之槎水畈卜居,后殁葬龙隐山,即今之大虎形,即潜阳始祖之坟茔胜境。贤、俊、贵三公裔棋布桐、怀、潜、岳等邑或远迁豫、浙、苏、陕,或云游海外美、欧等地,而贤、贵二公裔又以潜、岳毗连地区为最众,诸如槎水畈、龙井关、波罗、上下龙山、龙潭河、逆水畈、双龙庙、舒潭、方冲、上下板舍、楼子河、汤池畈、包家河、郎家山、夹竹河等地。前人之分迁不一,后辈之转徙弭多。综观七十三世祖钰公迁潜五百余年,人丁繁衍冠于百姓之首,籫缨鹊起功绩炳然,乃承历代祖先绩绩绳绳。诸如筑寨堡保障桑梓,建关隘抗拒匪寇,挫险径铺坦途,垒堰开田以益子孙后代。先人种德在前,子孙食福于后。近者吾族人置己身于不顾毅然加入革命洪流,前赴后继英勇捐躯赢得神州一统。当代又有多少志士挤身改革开放之中,拓商贾,办电力,开工厂,兴林业,振兴中华,造福后代子孙,其宏伟绩业当功垂竹帛。故云:一族之些微成绩当纂入国家之史鉴,篇章何从纪之?唯宗谱无可志也。由此观之谱续修已是适时令应潮流之当务之急,吾辈当责无旁贷。是届之续修,旨在总结我族政治、经济、文化之发展,探溯我族之渊源,纪实生一人之生配故葬,综合历一世之德业文章,又应遵国制,明法令,儆恶扬善,倡导现代文明。然本届之续修有异于历届,自民国乙酉年至今已历半个世纪,其间山河巨变,政事纷纭,世事沧桑,国制变更,内外战乱,文革浩劫,致使旧谱无存,文献难征,又因年湮代远,老成凋谢,青黄不接,多少人不知其祖之卒葬,不知己之所出,或因居住分散,集资困难,诸如种种原因皆为续修之难也。然吾辈执事之仁人知难而上,戊辰冬有上舍茂焰、坤祥、国庭诸先生首倡,并四方走访,我族裔均闻风响应,于仲冬月在锡山家集会,一呼百诺,异口同声,诸公一致表示披肝沥胆披荆斩棘,同心同德完成其大任。是岁末至客岁春,各房即着手开稿,或鸿雁传书寄语台、港、欧、美,或登舟造访,足迹五岳三江,使远方游子大部归宗,在天之灵皆能混一。今夏驻馆诸同仁执事,虽费能支,然众望难却,轩然秉笔阅老谱,查资料,审定来稿,精雕细琢推敲勘补遗讹,集思广益,诸司谱务之志士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更有慷慨之士解囊捐助,在政人员默契支持,终能大业垂成,宏图展现,工微事倍,历届少有。但时间仓促,条件困难,漏遐不无遗憾,敬谅之余吾等胜慨未完之业,定当付与来人,未遂之怀必然移交下届,当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须知青出狱兰而胜于兰,世代相传,自信后生诚可畏,风云接力有来人,斯如是则不枉吾族谓江淮之望族也。是为序。

(一)   本届修谱情况简介

二○○九年春,由浩川、德赞、文鹏、高让、诚韶等首倡,逐于同年四月十八日在潜山梅城召开筹备会议,入会者异口同声赞同续修族谱。恰距十三届谱成二十年,此时续修十分及时必要也!成立由文鹏、浩川、德赞、诚韶、高让、昭益、诚楼、华锋、昭年、德竹、焰苗、德树、柏林、昭云、节高、兵奇、普选、储汉、诚怀等19人组成的筹委会,并推举文鹏为主任,浩川为顾问,德赞为主修,高让、诚楼、昭益为副主任,相应成立编辑组、财务筹资组、登记联络组的常设机构,同时制定了《资金管理办法》。后于四月25日又在逆水召开了筹委主要负责人会议,一确定了编修指导原则及编修方案,为适应时代发展之形势,以改革之精神为指导,继往开来,编修一部新式族谱,以满足族人弘扬族文化,追宗索祖,启迪后昆的需求,其编修机构随时间推移、情况变化后有调整,其正式机构、人员组成及分工,谱书将正式列入。此后分内线与外线同时进行,外线各房头有专门调查登记员入户登记、收集资料;内线由编辑人员进行改版、嫁接调查来的资料。资料嫁接后,于二零一零年春节有登记员再次入户审核。于二零一零春开始合成,于二零一零年秋谱成出书。如此浩大工程,仅一年半时间内完成, 赖族人配合,诸君之力也。

本届族谱是在十三届谱基础上续修,所涉范围不变,即显一公裔,仁澄支义贯、义钟、义显三公支谱,用“一元堂”堂号。本着纵不断代,横不越围予以编修,入谱人员达六千五百余人。

本届谱书结构严谨,分卷首彩页,上·综述篇,中·世系篇,下·咨鉴篇几大部分组成,一本合成,印制精良,装饰精美,便于查阅收藏。

本届谱成,赖族人齐心协力,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资金来源于人摊拾元,其余靠族人自愿捐资解决,总体资金充裕,赖族人及各方之助也。捐资名录本谱列专载。

修此届族谱乃盛世之举,谱告成乃盛世之绩也!特以简介。

储氏显一房下第十四届支谱编修委员会

二○一○年

Rank: 9Rank: 9Rank: 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